深圳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六十:“图书馆之城”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学术沙龙—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08-12-09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图书情报学会承办,深圳特区报、盐田区图书馆协办的深圳学术沙龙之六十“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可持续发展学术沙龙”日前在盐田区图书馆举行。来自我市的图书馆学专家,图书馆馆长以及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的有关专家学者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沙龙。与会专家就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经验、存在的不足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3年9月,深圳颁布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图书馆之城”建设。以前,很多人把“书城”与“图书馆”混淆,不明白他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多年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到公共图书馆是免费提供书刊借阅及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政府机构,而书城是书刊交易终端市场。公共图书馆成为市民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享受文化权利的重要场所。目前,深圳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镇)图书馆为节点,以及社区图书馆为基层网点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现有市级图书馆3座、区图书馆6座、街道图书馆51座、社区图书馆600余座,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图书馆服务。现阶段,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广泛实行平等的借阅服务,开创同城“通借通还”服务,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拓展参考咨询与情报服务,形成了多层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深圳图书馆还广泛开展专题剪报、专题咨询、文献传递等高级信息服务,各区图书馆开展了二次文献信息、参考咨询等较高级信息服务,街道、社区图书馆全面开展书刊借阅和读者活动等基础信息服务。
“图书馆之城”建设在图书馆网络建设与图书馆服务扩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基层图书馆发展不稳定、读者数量难以突破等不足。统一标识问题。“图书馆之城”缺乏统一标识,如果“图书馆之城”有像地铁一样的指示系统,市民就能够方便容易地找到各级图书馆并享受图书馆服务。统一采编问题。全市文献资源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共享机制,可以考虑尽快建立全市文献采购加工配送机构,统一文献采编。一方面能够保证图书、报刊、编目加工等的质量,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基层图书馆工作负担,以便基层图书馆专注于读者服务。基层图书馆建设与管理问题。深圳公共图书馆采用分级管理体制,管理与业务分离,制约了基层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图书馆之城”建设应大力推进和实施总分馆制,逐步建立起区级图书馆垂直管理体系,同时突破行政区划建馆模式,建立以地理半径、人口规模为依据的建馆模式。实现街道图书馆在人员、场地和经费上与文化站分离,逐步转变为区图书馆分馆;区图书馆分馆与辖区内社区图书馆之间同样实行总分馆制,充分发挥分馆指导、服务社区图书馆的纽带作用;图书馆应用系统平台问题。市、区各图书馆采用了不同的软件系统,造成图书馆之间数据与资源共享困难、基层图书馆系统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搭建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系统平台,可以能够实现全市各类图书馆书目互查、联合参考咨询、数据交换、原文传递等多项重要功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层图书馆使用应用系统的经济和技术门槛。总之,与会者认为,深圳市、区级图书馆在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基层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建设,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深圳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道路。(张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