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宗炳评传》—《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2-11-15 来源:强国号
1600多年前的晋宋之际,南朝重镇江陵东郊名曰三湖的丛林深处,居住着一位隐士,这就是被称为“山水画论鼻祖”,同时又是著名书画家、佛学家和音乐家的宗炳。
宗炳,字少文,[1]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东北)人,东晋孝武宁康三年(375年)出生于江陵,刘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卒,享寿69岁。
宗炳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多事之秋。宗炳出生前的半个多世纪,因“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加上天灾连年,立国仅50余年的西晋灭亡。在此前后,大批中原士族为避战乱而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南渡首领西晋宗王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次年称帝,是为东晋元帝。而中国北方,则相继进入朝代频繁更迭的十六国时期。自此开始,东晋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国内的农民起义,东晋攻打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试图夺回被占领的北方州县,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东晋的进犯,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宗炳出生后天下仍不太平,东晋的江山并不安稳,尤其是太元三年(378年,宗炳4岁),前秦攻打荆州北方屏障——襄阳(次年陷落),江陵岌岌可危,其时都督荆州的桓冲被迫将治所从江陵移至上明城(今湖北松滋西北);太元六年(381年,7岁),前秦又攻打位于江陵东北的竟陵(今湖北潜江东北);太元八年(383年,9岁),前秦发百万大军进攻,企图一举灭掉东晋(淝水大战,前秦大败);太元十七年(392年,18岁)至隆安三年(399年),荆江洪水多次泛滥成灾,其间荆州刺史殷仲堪成为第一个因防洪不力被降职的官员;隆安三年(399年,25岁)起,孙恩、卢循先后起义,历时12年,沉重打击了东晋政权。元兴二年(403年,29岁),桓玄挟“震主之威”,君臣易位,废东晋、改国号;次年(404年,30岁),北府旧将刘裕自京口起兵讨伐桓玄,桓玄挟安帝至江陵;义熙元年(405年,31岁),青州刺史刘毅陷江陵,杀桓玄及余党;义熙六年(410年,36岁)东晋中军将军刘裕攻灭南燕;义熙八年(412年,38岁),东晋太尉刘裕陷江陵,刺史刘毅兵败自杀;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功高震主,晋帝让位,南朝进入宋国时代,此时宗炳已经46岁。
宗炳的前半生,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政权更迭,统序混乱,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这种社会背景为宗炳终生隐居不仕、信奉佛学埋下了伏笔。
摘自《宗炳评传》
内容简介
宗炳,晋末宋初人,山水画论鼻祖,其画论奠定了山水画的哲学基础和艺术特质,对中国画和中国艺术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卓越的佛学思想家”,其佛论对佛教的中国化以及中国哲学思想的嬗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著名山水画家,被后世奉为艺术宗师:著名书法家,为书法史家所赞誉:山水诗创立者之一,人称“能诗宗少文”:“著名的音乐家”,抚琴弄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终身不仕,是著名的隐士代表人物,为古代士大夫所崇敬和追慕。本书系统考察了宗炳的家世与生平,全面评述了宗炳的艺术(绘画、书法、琴技)与学术(画论、佛论),完整展现了宗炳的历史形象,是首部宗炳传记类著作。
作者简介
黄发玉,男,1954年生,哲学研究员,宗炳故里学人。曾任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深圳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曾任教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在《哲学研究》《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合著、译著十余部,主要包括专著《学术论:学术的文化哲学考察》《纽约文化探微》,合著《科学研究与道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副主编)、《系统哲学》,主译《技术文化》等。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数十项,获国家有关部门、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