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课题成果简介—课题信息—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11-04-13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深圳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吴海燕
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将深圳列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并明确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把自主创新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夯实创新基础,完善政策环境,增强创新能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这是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试点。2009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实现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环保、海洋等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打造国际化高技术产业基地,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市一直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过程本身是开放性的,开放是创新的重要源泉。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创新必须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区域创新体系不仅要实现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要实现与国家及其他区域创新体系的连接。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强化知识流、技术流、人才流的形成和互补,强调与国内、国外创新源地的联系,融区域创新体系于全国和全球创新网络之中,充分利用当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大胆利用全球互补性资源,在合作竞争中培育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及其功能,强化开放型的创新活动。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世界越来越像是一个“地球村”,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化特征,地理区域变得越来越令人瞩目,在一些崛起的区域里,如信息产业中心的硅谷、大片生产基地的好莱坞、计算机制造集散地的新竹、制造业分包基地的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的形象己超越了大企业的形象,超越了国家与行政的边界。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国家,而是按照区域的竞争力来进行,企业的竞争能力不仅取决于其所在的国家环境,更重要的是其所在的区域和地方环境。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经是一个热点,也是各地区增强区域竞争力必须解决的问题。
深圳市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深圳市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包括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而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地区长期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潜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深圳市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决定了深圳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另外,2009年8月,近在咫尺的珠海市政府公开宣布:珠海将加大投入,用11年时间,于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可见,改革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深圳只有继续探索构建高效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才能保持自身在全国的创新领先地位,也才能保持自身城市竞争力。
国家的创新离不开城市及区域的创新,如同深圳当年作为“改革的试验田”一样,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研究深圳市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鉴于深圳市是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本项研究着眼于构建深圳市开放型创新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完善区域创新的理论体系,促进区域创新研究的新发展,而且为深圳市的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理清思路,并进一步推演到对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整个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 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状况
区域创新体系,也称为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是近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领域。由于认识到国家创新系统模型难以解释区域性的创新活动,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cooke p.)教授于 1992 年提出区域创新系统概念,他将区域创新系统定义为包括知识生产和知识利用两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的系统,该系统与全球、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联系起来使得一个区域的知识得以商业化。现在人们广为称为“区域创新体系”。
纵览近期研究文献,国外学者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有着不同的见解。这里主要从组成构件和系统功能两大不同视角进行分析:(1)组成构件视角。samantha sharpe和cristina martinez-fernandez(2007)认为一个区域创新系统主要由区域企业集群、支持企业的区域机构和知识库以及参与者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构成。r.sternberg(2009)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区域内所有影响创新的构件以及这些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这些构件包括信息企业、研发机构、高等学校。f.tödtling(2009)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内生性组织(主要是创新型企业、大学、研究和教育机构)和其它支持知识转移和创新融资的组织构成。此外,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必不可少的。(2)系统功能视角。m.trippl和 f.tödtling(2007)认为一个区域创新系统由5个核心要素构成:(1)知识创造和扩散子系统:该子系统反映了区域的知识基础设施,包括研发机构、教育机构、技术中介和其他创新支持机构;(2)知识应用和开发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指区域内的商业部门,包括制造和服务型企业以及它们的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凯发娱乐城的合作伙伴;(3)区域政策子系统:包括政府组织和区域发展机构;(4)区域知识流和技能;(5)社会经济制度因素:包括共同的习惯、程序、惯例和规则,即社会体制和文化环境。j.revilla diez 和m.kiese(2009)从系统的角度概括区域创新系统为六大要素:(1)制造和服务型企业;(2)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kibss);(3)知识生产和传播机构,如大学、理工学院和公共资助的研究机构;(4)人力资本——大学、理工学院以及其它教育机构的输出;(5)中介机构,包括技术转移机构、科学园和企业孵化器,还有金融机构如银行和风险资本家;(6)政策制定和监管机构,政策制定机构如议会、政府部门、其他公共机构和科学与技术委员会,监管机构如专业组织、工会和学会等。
二、深圳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持久竞争力的源泉和原动力,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根源。随着创新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已日益成为各个地区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项目组结合深圳市的具体创新实践及其区位特征,建立了以研发投入、经济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政策等六大影响区域创新的因素模型。并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对其进行综合地计量比较分析,从而全面系统地探析了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主要因素和作用效果。此外,在对区域创新产出的测度方面多数学者采用专利数这一单维度指标来衡量,缺乏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全面综合评价,本文探索性地构建了以科技成果、经济效益和区域竞争力三个维度评价区域创新产出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取主成分分析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以尽可能反映客观规律,从而避免了主观赋权或者专家打分等评价方法存在主观因素较强的弊病。最后,本文基于深圳的地区特色试图构建了“区域创新因素或资源分布图”以寻找出构建创新体系的 “特色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以期为后面深入研究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新颖的角度和启示,同时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实践提供指导作用。
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结合以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概括出六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了九个影响因子来体现这六大影响因素对创新产出的效用,具体分析如下:
(1)研发投入
根据一般形式的生产函数关系y=f(k,l),决定一个地区产出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和劳动力。所以在创新活动中,创新资源投入是直接决定一个地区创新产出高低的主要因素。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是一个地区创新资源投入的综合体现,充分显示了一个地区创新的基础能力和潜力。一般情况,一个地区r&d投入越多、研发活动规模越大,创新成果数量越多。区域r&d投入主要分为经费支出和人员投入,r&d经费支出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是一个地区提高研发水平和科技进步的强大保证,本文用r&d经费支出来表征资金投入。r&d人员是一个地区直接进行创新活动的主力军,衡量创新产出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本文中我们用r&d人员数来度量人力投入量。
(2)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结构是一个地区能否形成自己特色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经济结构包括区域产业结构和企业群体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区域轻、重工业比例。通常认为不同产业的技术演进速度不相同,相对于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周期较长、发展较慢。因此,本文将用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的特点。企业群体结构是指大中小企业结构。一般大中型企业资金较为雄厚,有能力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并雇佣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其创新能力要高于小型企业。本文用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群体结构的变量。
(3)基础设施
区域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活动与知识流动的载体,反映了一个地区创新活动的硬件条件和水平,是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条件。一般情况下,区域基础设施越完善、条件好,交通更便利、信息交流更顺畅。从而降低了物质和信息的交易成本,为区域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通常,区域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物流和信息知识载体两个方面,所以本文设置邮电业务总量和全社会货运量作为衡量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指标。
(4)人力资本
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创新活动主要以人为主,人力资本显得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它反映劳动力的素质,具有创新性、创造性。一般情况下,在人力资本丰富的区域,一方面可供选择的创新人才范围广泛,另一方面创新人才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增加。从而使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越强,可以提高创新产出。目前对人力资本的测量主要有人均受教育年限、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每百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等指标。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存量特征,本研究采用每万人大专以上人口数量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状况的变量。
(5)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是反映一个地区与外部区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的程度,地区越开放越有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信息的共享,进而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考虑反映地区开放程度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设置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利用额作为对外开放程度的衡量指标。
(6)创新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一方面反映政府对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反映政府在财政资源配置中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政府是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者,包括财政、产业、税收政策和技术与质量标准等。这些创新政策具体落实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础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等方面,都对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检验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本文选用地方政府用于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考核指标。
本节以1998—2009年度深圳区域创新活动的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价值体现在:从科技成果、经济效益和区域竞争力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了区域创新绩效,建立了评价区域创新产出的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从而避免了主观赋权或者专家打分等评价方法存在主观因素较强的弊病;通过对研发投入、经济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政策等六大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因素做综合地比较分析,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模型。
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1)研发投入、经济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政策等均与深圳区域创新系统产出成正相关,但不具有规模效应。其中人力资本是影响创新产出最重要的因素,创新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是基础性而是关键性的,其次是研发投入、经济结构和创新政策,最后是对外开放程度且其影响力已进入一个稳定时期。(2)在九个影响因子中,劳动者素质和r&d人员投入的影响力居前两位,相对于其它影响因子对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效应,即深圳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创新系统。(3)创新资源r&d投入中人员投入弹性大于经费投入弹性,这一结果说明深圳区域创新产出以智力推动为主。
三、深圳市区域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创新成绩同样体现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方方面面,各个创新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评价创新绩效是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成绩和创新效率两方面,所以我们首先评价其创新成绩,接着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国内外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着重于相对于投入产出量的创新效率评价,并没有测度区域系统取得的创新成绩。另外大部分学者着重于综合效率的评价,没有测度区域的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不能有效地说明区域创新系统的问题,而测评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将对政府制定创新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复杂网络,创新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创造了巨大社会环境效益,然而大部分实证研究中其评价体系的建立没有将社会环境效率指标考虑在内。城市是国家、区域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本节聚焦于我国创新型城市中发展较好,实力较强的创新型城市,我们选取2008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中创新总指数高于20个城市平均水平的一类城市(五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天津)作为评价对象,综合借鉴欧洲创新指数的数学模型以及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五个创新型城市进行创新成绩和创新效率的全面分析与研究。
(一)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成绩
为评价五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成绩,我们引入欧洲创新指数中计算区域创新指数在其国家中的排名的区域国家综合创新指数(the rnsii “regional national summary innovation index”)的算法,如公式(1)所示。由于这五个城市居2008年我国城市创新评价前五位,五个城市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要大于国家的平均水平,所以我们将五个城市中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替代此指标国家的平均值,我们测五个城市相对创新指数,即计算出各个城市的创新投入指数和产出指数代表其创新投入实力以及创新产出成绩。
在创新产出指数来看,深圳和上海的指数比较高,都高于120。虽然深圳创新资源不足,但是在创新产出指数上却遥遥领先,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主要产业之一,拥有高新技术产业群,带动了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另外,北京,天津和广州根据这七个指标计算所的值相差不多在75-85之间。
从创新投入产出指数来看,投入指数大的城市如北京却并没有取得好的创新产出指数,而深圳恰恰相反,再五个城市中相对投入过低,却获得了很好的创新成绩,这也是投入产出效率导致,也是我们下面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评价分析
使用dea方法测算区域创新绩效,应该考虑到创新投入产出的滞后效应,即投入到产出有一定延迟时间。一般从创新投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知识的交流共享,研究开发,以至于科技成果的产出会有两年的延迟时间。所以我们选择投入产出两年的延迟时间,各地区的创新投入指标选取2006年数据,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高等学校数量、fdi。而科技产出,经济产出以及社会环境产出指标选取2008年的数据。另外由于运用dea计算创新效率的原则是,一定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则是越小越好,所以我们进行简单的取倒数处理作为产出指标。所有的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各城市的统计年鉴以及各地的统计公报等。
本课题组通过对五个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成绩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各个城市在各个创新转化阶段表现出的创新效率各不相同,但是总体来看,制约城市总创新效率的阶段为科技效率阶段和经济效率阶段,所以在科技和经济转化方面需要更高效投入产出,增强科技创新以及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的发展是提高系统总体创新效率的关键。第二,对各个城市的综合创新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看,纯技术效率要高于规模效率。对各个阶段综合效率影响最大的是规模效率。并且城市的创新系统大多呈现规模递减状态,说明城市在现阶段投入有过剩而非不足,应加强资源合理配置,内部的协调控制,合理安排创新规模。第三,对五个城市的三个阶段的加权总效率来看,五个城市的总效率值并不高,没有城市达到所有阶段的dea有效。而且对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总效率的对比,我们再一次得出,创新资源投入大的城市并不一定可以得到较好的创新效率。
因为我们选取的是中国五个最好的创新型城市,所选取的标准不应局限其平均标准,而与国外创新型城市的比较分析将会更有意义。另外目前评价区域创新绩效是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较弱环节。jon mikel zabala-iturriagagoitia等(2007)通过对衡量创新能力的方法以及创新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和指标并不是十分严谨的。作者认为适当的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是评价创新系统绩效的有效方法,也有益于政策制定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所以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问题还需要制定更加标准的评价体系,选择更能反映出区域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等的评价指标,加强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定性分析会更有意义。随着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四)深圳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深圳市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及其与其他国内区域创新显著城市的比较分析,通过对深圳市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企业对深圳市现有区域创新政策的意见和要求;把深圳市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客观、全面评估深圳市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和问题,为提出全面推进深圳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针对当前深圳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深圳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问题分析
(1) 深圳市高等教育和科研基础相对薄弱,高校科研资源缺乏,急需创建高素质科研队伍。
(2) 深圳市研发产出效益良好,但基础研究薄弱
(3) 深圳市“产学研”合作方兴未艾,但转化机制尚未完全成熟;
(4) 高级人才流动自由化程度有待提高,但仍受到户籍制度和伴随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的制约
(5)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但园区内管理普遍缺乏合作交流机制,企业间、企业与相关政府管理、支持部门之间缺乏理想的互动和沟通体系
(6) 支持创新发展的社会公共技术平台有待改进与完善
(7)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8) 支持、鼓励创新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政府采购政策等政府政策管理体系有待优化和完善。
在深圳市政府多年财政政策引导下,深圳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推进深圳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针对深圳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借鉴国外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本课题组为构建和发展深圳市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主要分企业和政府两大层面阐述)。
(1) 企业层面对策研究
从企业的角度,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四大方面的工作,来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为企业自身良性、稳定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a)努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氛围
(b)不断创新研发人员管理模式
(c)企业应持续完善创新活动的激励措施
(d)中小企业应加强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引导,以提高自身自主研发能力。
(2) 深圳市政府层面对策分析
(a)加强创新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建设
(a) 加大高等教育和科研基础投入力度,创建和优化高素质科研队伍;
(b) 进一步提高高级人才流动自由化程度,优化区域创新的人力资本市场环境。
(b)优化创新研发投入的方向及结构
(c) 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投入结构;
(d) 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核心产业应用型基础研究。
(c)加强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
(a) 深化深圳市“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重点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b) 加大力度改进和完善支持创新发展的社会公共技术台;
(c)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d)完善创新管理政策体系的建设
(a) 政府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集中完善合作交流机制,提高企业间、企业与相关政府管理、支持部门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效率;
(b)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政府采购政策等政府政策管理体系来支持、鼓励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c) 深圳市须进一步加强与外界周边(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城市等)区域城市的联系、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提高自身区域创新体系的运作的效率。
课题基本信息
|
|
课题立项名称 :
|
深圳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
最终成果名称 :
|
深圳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
课题成果形式 :
|
研究报告核心学术期刊论文
|
课题负责人姓名:
|
吴海燕
|
工 作 单 位: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课题组成员姓名:
|
杨武、初大智、屠聪艳、吴先慧、戴震
|
课题立项时间 :
|
2009年11月
|
课题结项时间 :
|
2011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