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课题成果简介—课题信息—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12-03-28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深圳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
课题成果简介
林金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这一重要论断,是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指针。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一靠改革,二靠科技,这种现象在文化资源相对薄弱的新兴城市尤其明显。深圳并非文化资源大市,但深圳文化建设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其中关键是较早形成了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意识,坚持“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创意与创新水乳交融”,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一、深圳文化与科技结合发展状况
深圳从2003年确立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3年的126.41亿元,至2008年5年间连翻两番达到了5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年均增长率高达到34.1%;2008年文化产业出口增长28%,其中对拉美和非洲地区的出口增长50%,对欧美市场的出口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涌现出一批以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腾讯公司、a8音乐集团、雅图公司、华视传媒、网域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并在动漫、网络游戏、移动广播电视、数字印刷复制、文化会展、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和业界普遍认识到文化科技自觉这个关键因素,不断强化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加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结合,注重发挥科技进步对文化建设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文化科技的运用能力,形成了“文化+科技”的典型文化业态。
(一)“文化科技”新型业态体系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科技自觉的重要方面就是推动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的交融结合,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并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在这方面,深圳初步形成了以“文化科技”为其标志的文化科技产业体系。根据主体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属性,深圳的文化科技业态可划分为三种形式,即革新型、平台型和服务型。
1.革新型业态。是指现代高新技术与文化内容的有机融合,并形成一种文化与科技不可分离的形态,为社会提供全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创造全新的文化消费和体验,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它具有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双重特征,拥有自主创新型核心技术、归属明确的知识产权。
2.平台型业态。是指以新兴科技整合文化和科技资源,形成新型文化产品消费和服务平台,使文化产品和服务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丰富了文化消费渠道。这类业态单位拥有较强的文化内容制作或整合能力,以及二次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多数拥有自有技术平台和知识产权,一般处于产业链的渠道、终端和服务环节。
3.服务型业态。是指采用特定的高新技术手段,对自身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改造升级,通过产品更新换代、生产工艺优化,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高性价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类业态单位多数处于产业链的制造或服务环节。
革新型、平台型、服务型三种业态构成了深圳文化科技业态体系,集中体现出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创意是原动力、科技是推动力的基本特征。在新业态里,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路径逐步完善,文化与科技共生共存,通过文化科技创新融合、文化单位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单位的文化转型等不同途径的共同的作用下,创造出体现现代科技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
(二)文化科技业态发展的基础条件
作为深圳的两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积累的深厚基础和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为深圳文化科技业态的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深圳的高科技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3年确立高科技产业战略定位后,高新科技产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199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22.9亿元。近五年来,深圳高新科技产业的增加值由2003年的711.98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526.18亿元(见图一),所占gdp比重也相应由24.89%上升至32.40%,平均增长速度为29.03%。2008年深圳高科技产业产品出口值79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4.20%。高新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图一:深圳2003-2008年高科技产业增加值
高新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文化科技产业提供了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据统计,200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3%,2008年共研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8053种,比上年增长26.70%;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404件,增长1.39倍;pct国际专利申请2709件,占全国的44.5%,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2.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54.0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50亿元(见图二),占gdp比重由2.80%上升至7.00%;2003年到2008年文化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9.37%。2008年文化产品外贸出口额137.7亿美元,增长率为28.7%以上,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67%。
图二:深圳2001-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
3.市场及人才环境。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深圳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多元化已经形成,民营文化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主体。同时,深圳在动漫游戏、设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业界英才。
4.建设“设计之都”的契机。
深圳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设计产业的努力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2008年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深圳市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称号,是中国首个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
(三)深圳文化科技业态发展情况
深圳作为新兴的移民城市,多元包容的现代城市文化和创新型城市的浓厚氛围,使得深圳发展文化科技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一批业态特征明显的文化科技型企业、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
1.主要数据和指标。
——机构数量。经过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全市从事文化产品或经营的单位数量超过9204家,其中大约有6477家文化科技结合的企业,境内外上市企业超过7家。根据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数据统计,在401家申请重点文化企业资质的企业中,文化科技结合型有230家,具备软件企业或高科技企业资质的企业数量有49家,占21.30%。
——行业经济规模。经推算估计,文化科技业态企业2008年增加值约为476.36亿元,占文化产业的增加值550亿元的86.61%,(见图三)
图三:深圳文化科技企业与非文化科技企业增加值比较
——行业增长速度。2008年文化科技业态增加值同比增长20.08%,较同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15.60%高出4.48个百分点;与同期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相比,高出5.08%(见图四)。
图四:深圳文化科技业态增长速度与相关产业比较
——从业人员数量。文化科技业态的就业人数为15.61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数25万的62.46%。
——人均劳动生产率。文化科技业态人均增加值约为30.52万元/人,比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22.00万元/人,多出8.52万元,比高科技企业人均增加值19.9万/人,高10.62万元(见图五)。
图五:文化科技业态人均产值与相关产业产值比较
——文化科技业态的产品和服务。深圳文化科技企业主要经营方向包括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新媒体服务、移动数字广播电视、出版印刷、影视演艺类、珠宝及高端工艺品、互联网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等,分布图如下:(见图六)
图六:文化科技各类产品和服务所占比例
2.重点文化科技业态企业。
在多年来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深圳形成一批业态特征鲜明的文化科技型企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在革新型业态方面。
腾讯控股:2008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5亿元,同比增长87.20%,实现纳税10.32亿元。市值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中国市值最大,营业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该公司的发展核心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持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发展;二是通过文化创意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在特种数字电影、数字动漫、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2009年一季度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0%和164%。集团的文化科技发展战略包括,一是坚持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二是坚持走“创意、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文化科技业态链。
——在平台型业态方面。
华视传媒: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2008年广告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276.60%。该公司的发展目标:一是打造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平台;二是建设容纳新媒体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基地。
a8音乐集团:中国最大的原创音乐平台,其核心产业是开发数字音乐,香港联交所上市企业。2008年营业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达147%,目前拥有1万多名原创音乐人和6万多首原创音乐作品。该公司发展策略是:立足深圳,逐步形成具有数字音乐的创作、推广、设备、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平台。
——在服务型业态方面。
深圳雅图公司:国内投影行业最大的研发制造商,占全国投影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位。200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目前拥有8项世界级的关键技术发明专利。该公司的数字视频技术让电影“随处可放”,已经在深圳、西安、武汉等地建立了雅图连锁影院,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在全国建立2000家连锁影院。
劲嘉彩印集团:其各项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印刷行业上市公司的首位。2008年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30.81%,利润总额3.97亿元,同比增长60.58%。该公司的科技成果拥有多项行业第一。
3.典型文化科技结合项目。
截至2009年6月,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登记的文化项目有757项,其中文化科技类项目有216项。文化科技结合项目涉及171家企业,其中已经获得和申请知识产权的有168项。属于革新型分别有128项,主要涉及动漫、网游、影视等领域;平台型69项,主要涉及互联网服务、娱乐平台、文化公共服务平台、传媒等领域;服务型21项,主要涉及文化设备研发、高端工艺美术技术等领域。
二、文化科技自觉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深圳在文化科技自觉的实践中,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文化立市”战略,依托“文化+科技”发展模式,在推进文化与科技结合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主要做法
1.战略定位明确,引导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
2004年,深圳市政府确立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发展的目标,相继出台了十几个重要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文件,建立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结合深圳文化、科技发展实际,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每年都在市委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中安排与文化建设有关的课题。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区两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自觉引导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使本地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2.专项资金支持,促进重点文化科技项目的孵化。
在文化科技结合上,通过政策手段向文化科技业态倾斜,既保持了业态主体的活力,也引导了市场的发展方向。2008年,深圳市颁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扶持八大领域,通过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文化科技业态项目的孵化资助,培育出了如m-box移动多媒体娱乐平台、动画《中国古代大家故事》、大型网络游戏《亮剑online》、“手机优视”流媒体平台、激光全息三维立体图案应用、大型3d网络游戏《九界》和艺术品交易平台等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文化产品。
3.龙头企业领军,发挥产业链整合和行业带动作用。
打造一批文化科技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研发、投资、品牌聚集、产业链打造等方面起到支柱作用,对于带动整个业态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从优化扶持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文化科技企业的需求,认真研究和破解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推动文化科技企业做强做大。
4.规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科技业态发展的倍增器。
截止目前,深圳已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54个,涵盖了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影视、文化艺术服务等诸多文化科技领域,发挥了集聚产业资源、打造产业链条的作用,打造一批有规模有技术特色国内领先的产业园区。
5.“文博会”牵头,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产业升级。
“文博会”对于深圳文化科技业态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 2009年第五届文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依然吸引了国内28个省市区和美国、加拿大、南非、印度、孟加拉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1708家机构参展,接待海外专业观众7.46万人次,共完成各类成交880.69亿元。文博会的“文化科技”特色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深圳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强展示交易、信息服务、投融资、技术研发、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形成了配套较为完善,功能比较健全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丰富了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城市软实力得到增强。
文化科技业态率先在深圳集聚,涌现了华强、网域等一批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旺盛创新活力和强大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企业;科技还在主题公园、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些共同推动了深圳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城市软实力迅速提高。
2.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科技业态为解决深圳土地资源不足、人口结构倒挂、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催生出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雅昌公司“雅奕”印刷技术、深圳“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科技成果,通过对传统生产工艺和服务流程的改造升级,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一批以3g移动通讯、移动电视、数字汇流技术为代表的应用成果,促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丰富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增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
经过科技武装的文化,是最具竞争力的文化。深圳在数字信息、电子、通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力,这些优势高新技术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功能。如数字技术在印刷出版领域应用为数字图书、数字化出版,在广电领域数字广播、电视已经开始普及;如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使普通的通讯终端演化成为多功能娱乐平台;如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会使演出、会展、娱乐等行业的大型演出、歌舞表演的舞台效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崭新形式。
4.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
由科技创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了文化消费体验。目前深圳从事网游开发和运营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网域公司、中青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字信息方面,深圳移动推出的移动社区系统,通过手机即可提供社区活动、管理信息远程查询功能,以及各种安全和家电远程控制,车辆管理等智能化服务。同时,科技也在创造着新的生活方式,以腾讯为代表的网络虚拟社区,注册帐户总数达到9.35亿个,引领了中国互联网生活方式。
5.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文化人力资源储备。
深圳文化科技企业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抓住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有利时机,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迅猛发展,新投入的文化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创造了数量庞大的工作岗位。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申请登记的文化项目中,216个文化科技结合项目,可增加就业9765人;2009年腾讯、华强集团、雅图等企业计划招聘3000多名大学生,a8音乐集团也启动了全国校园招聘活动,为深圳吸引和储备了一定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强化文化科技自觉的思考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深圳文化科技业态发展和文化科技产业环境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对文化科技业态还缺乏统一的识别标准,没有明确的产业界定依据,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行业统计;二是对新型业态管理存在真空地带,一些部门对文化科技业态发展模式还缺乏深入了解,产业规划和管理重点还不明确,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够,还没有形成合力;三是企业规模两极分化明显,大型龙头企业和大量小型微型企业并存,在大部分细分市场没有具备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文化科技业态的发展还不均衡;四是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扶持政策还有不到位情况,民营文化企业在获取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渠道上还存在一些障碍,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运营周转及项目开发运作;五是面临人才短缺,既懂文化产业、又懂科技产业、还懂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为此,我们对进一步加强文化科技业态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建立文化科技孵化基地,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在现代高新科技诸领域中,信息技术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最为密切,现代信息技术为文化产品的品质提升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一是充分应用信息科技推动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新兴信息应用技术提升文化生产的先导作用,完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技术应用、电子资源服务;二是研究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科技重大项目,积极贯彻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运用高新科技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文化科技业态,促进高新科技与高新文化发展的高度统一;三是积极参与“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加快演艺、动漫游戏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争取在深圳建设国家级文化科技重大项目孵化基地。
2.深化产业政策落实,完善产业配套服务。
产业政策和配套服务是政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主要手段。一是要在继续加大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加快企业的资格认定,落实各项补贴、资助的实施细则。二是引入社会资源加快文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吸引科技企业参与文化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文化科技业态的社会中介服务,鼓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积极承担产业认定、项目评估、凯发娱乐城的版权交易、项目孵化、融资咨询、信息服务等工作,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四是统筹协调文化科技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对文化内容和科技成果加以双重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执法查处工作,为文化科技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加强行业研究,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应建立完善文化科技业态研究机制,制定研究规划,总结发展规律,洞察产业机会;其次是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科技企业分类标准;第三是加强相关领域的信息统计、分析和利用,为行业主管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第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文化科技示范项目,加快文化科技成果的普及和市场展拓。
4.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多元资本模式。
建立健全文化科技业态领域的投融资体系,拓宽文化科技企业投融资渠道。一是加快推进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支持文化科技项目与股权投资;二是研究组建文化科技信贷担保公司,建立文化科技企业贷款贴息机制;三是积极引入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以多种模式引导风险投资开展创业投资、项目孵化、天使投资等;四是以创业板市场在深圳开通为契机,鼓励、推荐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公司上市融资。此外,积极加强银企联系,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为文化科技企业融资贷款牵线搭桥。
5.支持企业购并重组,打造行业巨头。
深圳现有在境内外上市的文化科技企业7家,具备了相当的资本实力,政府应当大力支持这些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优势企业加强、加快并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争取在2至3年内组建形成一批产值10亿以上,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的文化科技行业领军企业。同时,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投资、收购、兼并重组海内外文化科技企业及关联企业,形成跨区域、跨国界的行业龙头。此外,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意识,加强地区间协调合作,加大“引进来”的力度,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汇聚深圳。
6.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构造人才集聚洼地。
文化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首先,应完善现有人才使用机制,在分配、奖励、入股、入户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其次,建立人力资源储备机制,形成多管齐下人才引入机制,以多种方式教育、培养、引进文化科技业复合型人才;第三,积极培养引进文化科技领军人才,比照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和科技留学归国人才政策,以最开放的态度、最广阔的胸怀和最饱满的热情引进各类文化科技英才,促进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就业和创业。
课题基本信息
|
|
课题立项名称 :
|
深圳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研究
|
最终成果名称 :
|
深圳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
|
课题成果形式 :
|
研究报告
|
课题负责人姓名:
|
林金华
|
工 作 单 位:
|
中国文化报深圳记者站
|
课题组成员姓名:
|
严先机、吴忠、乐正、王跃军、王艺瑾、黎宏河、杨建、贾诤
|
课题立项时间 :
|
2009年11月
|
课题结项时间 :
|
2011年12月
|
由于目前尚无文化科技统计标准与口径,本章节中文化科技增加值、行业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计算数据来源于市文产办申请重点文化企业资质的401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