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有效提升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学术研究—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转历来是夯实经济大盘的压舱石。随着全球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危机的日益发酵,提升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要深入把握各地区大宗商品生产、运输、加工、贸易和价格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健全各类外部冲击情境下的一揽子政策工具箱,切实提升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

  深度嵌入全球

  当前,个别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呈现本土化、区域化趋势,基于发挥国别或地区资源比较优势的传统国际分工合作模式出现断裂,拉开了根植于地缘政治化动机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序幕。加之极端气候、低碳转型、宏观调控政策叠加、市场预期下降等因素冲击,全球面临着又一轮粮食危机。有机构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供应由过剩转为短缺,面临64万桶/天的供应缺口。大宗商品作为维系国计民生的制造业上游关键环节,供需体量大、牵引性强、价格波动不确定性高,对下游众多关联产业链影响深远。在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外部冲击类型增多、强度和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形下,需要准确廓清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格局并分析内在桎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重构格局中,大豆、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均在80%以上,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以上,与此同时,由于资本逐利性和产业政策的创新导向驱动,社会资本对于粮食、钢铁和油气等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的投资积极性不高,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存在风险敞口。

  提升大宗商品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存在制约

  剖析我国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面临的短板并找准切入点,对于完善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体系、保障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大宗商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与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相互交织,大宗商品生产供应能力受制于资源禀赋约束。以铁矿石为例,国内铁矿石数量和质量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市场需求。可用于开采的铁矿石数量虽然位列世界第四位,但品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贫矿资源储量的占比达到了80%左右,且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低,导致总体议价能力较弱。但铁矿石国际贸易具有高度垄断性。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三家巨头企业出口量占全球海运量的比重超过了70%,全球可用铁矿石储量约1800亿吨,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储量之和占全球比重超过60%。我国铁矿石贸易谈判处于不利地位,缺乏铁矿石国际定价权,其他可选择进口来源国数量少。

  大宗商品产业链高水平开放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产能“走出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双向贸易受到较多制约。从地区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大宗商品贸易的地缘优势和承接能力没有得到全面释放。受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企稳复苏的不确定性影响,可以考虑开展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国的大宗商品贸易。此外,油气全产业链的开放一直处于比较严格的管控中。2023年,我国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4300万吨,民营成品油出口企业仅有1家,国内同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油气市场割裂,限制了我国作为油气大国对接国际市场的主动性。

  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尚未得到高度重视。数据库建设和评估方法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粮食、能源、钢铁等大宗商品需求巨大,目前尚未有效建立评估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全样本数据库和预测方法,导致不能从技术上和实践上掌握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的抗冲击能力,使得保供稳价政策缺乏前瞻性,不利于在特殊情况下给出准确的政策工具选项。

  构建开放合作的

  全球大宗商品供需格局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精神,满足提升铁矿石、油气、粮食等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实际工作需要,依据我国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基地、中转流通和加工基地的区域布局情况,从拓宽大宗商品进口渠道、提升国际定价权和筹建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备份基地等方面入手,做好常态化和内外不确定性冲击下的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确保任何情况下国民经济基本盘都能够实现稳定运转。

  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升对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认识。大宗商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鉴于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供给危机的持续存在,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常会受到政治、经济、气候等冲击因素的干扰。因此,只有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大宗商品供需格局,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可以考虑强化地方政府对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的责任意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推动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铁矿石储量开采量大、粮食主产区和油气贸易大港所在地区政府更应如此。影响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经济社会因素众多,因此,必须强化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的风险意识,随时关注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外部风险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确保高质量实现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运转的目标。

  强化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的顶层设计,确保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行动的投入广度和力度。运用贸易谈判手段和拓展进口渠道扩大国际市场。加快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形成若干国际大型钢铁企业,并重启中澳高级别对话,围绕争取铁矿石国际定价权,获得开展铁矿石贸易合作的有利条件,寻求多元化的铁矿石进口来源国渠道,逐步摆脱对澳大利亚和巴西等铁矿石出口大国的依赖。建议支持设立大宗商品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中心,鼓励来自俄罗斯、蒙古国等国的原油、铁矿石、大豆等大宗商品在东北实现“进口—就地加工—转口贸易”,保障粮食、能源、资源国际中转贸易和加工贸易枢纽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油气大宗商品高水平开放提供政策权限。建议批准部分国内大型油气港口城市适度放开民营企业成品油出口和非国营企业原油进口资质,推动油气全产业链开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建立健全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评估体系,筹备产业链备份基地建设,全方位、前瞻性保障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运用大数据和科学方法动态监测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国家相关部委和有关高等院校开展协同攻关,建设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和断链风险预警机制,为统筹大宗商品生产、进出口、贸易运输、价格水平和国内消费动态提供实时研判依据,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方法,为各种情形下确保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一揽子政策组合选项。高度重视并筹建全域大宗商品产业链备份基地。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建设覆盖全域的大宗商品产业链备份基地和内部运行机制,以适应特殊时期即时启动备份系统的需要,有力保障国民经济不受重大冲击的影响。筹建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备份基地,以满足极端情况下对能源、粮食、钢铁等大宗商品战略物资的需求。

  鉴于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提升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艰巨性和迫切性。建议以逐个摸排典型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运转状况和韧性提升空间为基本出发点,以前瞻性顶层设计与政策权限调整为突破口,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争取国际定价权和筹建战略备份的方式,有效提升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评估及对策研究”(23&zd0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