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文学经济批评的可行性—学术研究—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学与经济之间存有互动关系。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中渗透着经济要素。譬如,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心理刻画方面,自古罗马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到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金钱对人物心理状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历史进程方面,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无疑基于深邃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学还具有引导经济发展的超前意识,文学的想象能为经济的腾飞激发灵感,文学的经济书写亦可为经济活动提供借鉴。

  文学与经济的相互融通

  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千丝万缕,难以道尽。自从文学产生就与经济密切相关。但是,将文学与经济两者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上升到学理的高度,相对而言时间还较为短暂。追溯起来,西方的文学经济批评大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如马克·谢尔的《文学经济学》一书就颇具代表性,该书旨在研究金钱与文学之间关系的象征本质。

  1999年面世的伍德曼西的《新经济批评》有一个副标题:“文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特别关注市场和消费,表明了文学与经济研究的学术转向。书中写道:“什么是经济批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能从经济学家那里学到什么?经济学家可以从文学和文化研究中获得什么?这样的批评交流将如何丰富两个学科的内容?”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对文学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强调,也说明了文学与经济跨界批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剑桥文学与经济学指南》的前言就以“文学与经济的融通”为题,认为:“从表面上看,文学和经济似乎相距甚远,甚至是对立的……然而,大量的学术研究已经确定了文学和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相互融通的现象。学者们已经表明,现在看起来独立的‘文学’和‘经济’是由一个共同的话语和实践以及相互交织的目标和价值体系所产生的。”

  文学经典中的经济主题和经济书写对于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启迪意义。当下的“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等概念所蕴含的不仅有经济的腾飞,还有财富的分配、社会的进步。文学中的经济批评有益于外国文学学科疆域的拓展,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尤其是流浪汉小说等一些作品中所描写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以及贫困书写,为我国当下的“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的必要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支撑,也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践途径提供了必要的参照。

  “共同富裕”属于“文学与经济”范畴,文学与经济,不仅体现精神欲望的追求与物质利益的满足,而且还凸显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中的经济批评

  文学中的经济批评,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实,文学文本总是善于表现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时代话语,并且与之互动。经济批评也不例外,对于经济批评,国外学者也下过基本的定义,值得参考。

  譬如,埃伦·格伦克迈尔等学者在合撰的《重新考虑经济学批评的价值: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文学与文化》论著中,对经济批评作了比较客观的定义:“什么是经济批评,它对文学和文化研究有何价值?作为起点,我们提出了一个一般性定义,即经济批评探讨文学、文化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和经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相互关系繁多且历史变迁不定,经济批评涵盖了一系列研究问题、主题和方法论,使其成为一个令人振奋的研究领域。”

  该论著还列举了经济批评的一些范畴:1.分析文学、电影、视觉艺术如何表现经济及其构成要素(如货币、消费、经济行为主体等);2.将有关经济的非虚构作品(如古典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文本)作为主要文献进行研究;3.通过对与经济相关的活动和现象(如购物、工作、阶级等)的研究,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4.研究经济框架如何影响文学和文化产品的创作以及学科知识的生产;5.探索经济学、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术语、概念和方法(如流通、表象、价值、效用)之间的契合点。

  就“经济批评”而言,这一定义以及相应的研究范畴是比较客观的,其中有多条涉及文学经济批评的内容。但由于其主要是针对经济批评,所以涉及文学的内容尚显不够全面。尽管文学经济批评的范畴可能非常广泛,但以下两点是比较典型的。

  一是人物心理刻画中的金钱作用。就经济与文学的关系而言,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经济要素。经济,尤其是金钱,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甚至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体现。在揭示人物的贪欲方面,金钱是重要的一环。在《雅典的泰门》中,莎士比亚极妙地勾勒出了货币的本质:“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在小说《贪赃枉法的审判》中,通过法庭审判,古罗斯揭示了法官对金钱的贪婪。在法院审理中,被告不经意间向法官舍米亚金展示了一袋石头,可是法官却误以为这是用来对他进行贿赂的金银财宝,于是便作出了有利于被告的判决。在小说《卡尔普·苏杜洛夫的故事》中,古罗斯通过商人的妻子塔吉雅娜借钱的故事,讽刺了神父和大主教等教职人员的贪婪,以金钱来揭示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对作家的创作心理本身,金钱也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了还债,用26天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赌徒》。

  二是文学中经济要素的启迪意义。在社会历史进程方面,文学具有引导经济发展的超前意识。如19世纪40年代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投机经商描写,预示了19世纪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模式。中世纪阿拉伯的《天方夜谭》亦为当代数字经济提供了灵感。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哈代也同样关注经济问题,尤其是他多部小说中所书写的饥饿等问题。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传统的小农经济遭遇破产,普通百姓经受贫困的折磨。而俄裔美国诗人布罗茨基的诗句“运河里的水像钱一样皱巴巴”,则以独到的意象以及妥帖的比喻映射了20世纪美国的金钱社会。

  基于经济要素的世界文学话语建构

  在现代社会,文学家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知识商品的生产者。就商品流通而言,只有进入流通,文学作品才能成为商品,成为文化资本。文学翻译也是如此,它不仅具有精神文化属性,同时还有经济交往的商品属性,而在作为商品的各国文学竞争中,逐渐形成了基于经济的世界文学话语建构。

  虽然经济全球化与文学并不存在因果联系,但是,我们无法设想没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文学的存在。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概念在19世纪20年代被推广和接受的时候,不仅基于深邃的历史文化渊源,更是基于工业革命之后交通的便捷以及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

  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离不开翻译活动,而文学作品以及学术著作的翻译也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文学作品的原创者通过翻译获得理想的报酬。同样,进入“公海”的文学经典,也是在各种译本的经济竞争中获得价值。

  可见,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甚至连生态批评一词“ecocriticism”,也有着与生俱有的“经济批评”的内涵,这不仅是跨学科性质的文化批评的拓展,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的内在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基于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进程,文学与经济的关联越发紧密,使得“文学经济批评”成为可能。文学经典的经济批评研究范围极为宽广,而且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以及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探讨文学作品除了审美价值之外所具有的文献价值和认知功能,更能服务于“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决策。

  (作者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