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时代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对于更好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首先,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博弈和国家竞争不断加剧,世界呈现大发展、大调整、大转折、大变革态势,对我国加快推进人才自主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其次,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越发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其中创新又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大量拔尖创新人才。最后,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要日益广泛,而好的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有助于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四部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要通过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更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发力点。因此,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场攻坚战,要破立结合,拿出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决心,保证改革成效落地。

  推进一体改革面临的制约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整体谋划,三位一体推进系统改革的认识大为增强,与之相关的系列改革也正如火如荼推进。但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及惯性管理思维影响,当前改革中还面临不少难点和堵点,亟须继续破题,将一体改革推向纵深。

  第一,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产生路径依赖,导致在推进一体改革时较难形成有效合力。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和地方的管理体制中,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导致各部门在制定政策、规划项目、分配资源时,往往从自身部门利益出发,缺乏全局观念和协同意识,使得一体改革难以顺利推进。由于缺乏系统性思维,各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往往缺乏充分沟通,从而导致各自为战,影响了政策的整体效果。例如,教育部门可能更注重人才培养成效,科技部门则更关注科技成果产出,而人才部门则更关心人才选拔任用,三者在政策目标和实施路径上既存在重合又差异较大,如果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机制,就难以形成政策合力。

  第二,跨部门协调机制相对缺失,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及信息共享不畅。基于以上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现实状况,如果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就容易出现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的问题。比如,在科研项目设置上,可能教育、科技、人才部门都会追逐热点,结果导致重复建设,不利于资源投入和使用的最大化。另外,跨部门协调机制的缺失还容易导致信息共享不畅的问题。尽管如今已经进入数字时代,但各部门在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时仍不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这使得各部门在决策时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信息共享不畅也限制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使得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凯发娱乐城的解决方案。

  第三,教育发展局限于内部性思维,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互动不够。尽管我国近年来推行“破五唯”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而言,当前教育评价仍过于侧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等单一指标,相对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这导致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与社会的互动和联系。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较为严重,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技术转化等方面与社会的沟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这可能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了就业难度。另外,企业作为人才需求方,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充分彰显,限制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影响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探索一体改革推进的路径方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中之重,未来应进一步凝聚共识,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一,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思维。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部委协同机制,协调各方力量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纵深推进赋能蓄势。教育强国建设需要突破单一的“部门思维”,只靠教育行政部门的单方面努力已越来越难以实现突破,要有效整合教育、市场、财政等各领域各部门的多种资源推行联动改革。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更需要从全局出发进行体系化、生态化的顶层设计,为教育体系优化提供机遇,为科技迭代创新提供保障,为人才红利释放提供空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要以创新为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要素、主体、功能等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实现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高质量对接与融通。

  第二,建立常态化跨部门协调机制,深化协同创新促进一体改革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归根结底还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因此,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和成果转化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这三大领域的深化改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才能更好激发各领域的创新活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推动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教育评价、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让更多的人在不同领域和赛道中成长成才,并不断发展出新动能、新优势。

  第三,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深走实。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人才培养要紧跟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从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入手,积极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尤其是高校,应该以专业调整为抓手,着眼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瞄准市场和技术的新变化,充分评估学校自身的优势与专业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做强做优特色专业。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要义在于增强系统思维,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尤其要更加充分激发企业参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扶持、创新合作模式等措施,在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之间形成更好合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打破人才培养的单一性和内部系统封闭性,探索和建立起一种教育与现代化发展高度互动的开放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互呼应,并有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更好结合研究”(23zda05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