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方法论意涵—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是新时代一项全新的改革要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改革方法论思想。
以共同目标为改革牵引
最大可能激发改革动力
深化改革离不开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努力方向、基本的遵循原则和科学的改革方法,也更需要清晰的改革目标和奋斗蓝图。共同的目标是改革达成共识的结果,深层次看,它也是关于改革的态度和认识的另类表达,内隐着巨大的改革动能。这是改革得以顺利启动的前提条件、落实改革任务的活力所在,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回顾我国的改革史,我们国家在每个历史阶段都确立了清晰的改革目标并最终完全实现,使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人才队伍呈现新气象。在教育领域,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若干所高校和一批优势学科进入了世界一流方阵。在科技领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量子信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人才领域,截至2022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居全球首位,这为畅通三者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有两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是三者之间能够有更深的融合与协同,第二层次的目标是支撑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又是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基础。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才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最高目标和共同目标。实现这个改革蓝图,则需要最大可能激活社会各主体的改革活力,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以奠定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就当前而言,教育领域要着重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研究范式创新,突破从“0”到“1”的颠覆式变革和创新性发展;科技领域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以安全可控为目标,形成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角色转换的“真本领”“硬实力”“杀手锏”;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着重提高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队伍中的占比,储备数量充足的青年科技人才和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工程型、应用型人才。
以体制机制为改革重点
最大程度释放改革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改革是一件从未经历过的新鲜事物,无经验可搬,无模式可循。如何迈出第一步?体制机制成为重要的选择项。因为改革不仅需要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还要破除阻碍发展进步的体制机制弊端。改变观念非一日之功,体制机制改革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而且从根本上说,这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变革的内在要求,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相契合。实践证明,通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类型不断多元多样,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自立自强能力持续增强;通过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用人单位引人、用人、育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极大改善,人才评价日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全国性的人才劳动力市场逐步构建并繁荣发展。
虽然我国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体制机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与时俱进、永续推进。一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疏通堵点、缓解痛点、攻破难点。而评价是上述堵点、痛点、难点的交叉点和聚焦点。要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各领域的评价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要着力推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注重早期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着力推进科技评价体制改革,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科技含量;要着力推进人才评价体制改革,让人才在服务中获得应有的收益,在贡献中发现并提升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坚持破立结合原则。构建与完善能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需要从顶层的治理架构、中层的运行机制和基层的贯彻执行等各方面齐步式推进。
以系统协同为改革主线
最大范围汇聚改革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这种全面性是全领域和全要素的覆盖,“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目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密集施工期,改革将有可能步入“深水区”和“无人区”,也必然会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有很多“硬骨头”需要逐一消化。这无疑也对改革的方法创新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要从原来深耕某领域的改革模式向相关领域协作联动的改革模式转型。
教育、科技、人才是关联度极高的三个社会子系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这体现了我们党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过程中始终坚守的系统观念。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下,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系统协同机制尚未有效构建,三者相互脱节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世界上最大教育体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治理效能,将科技创新资源有效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使之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资源。应打破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条块化、分散化和单一化的传统模式,运用系统性思维打通阻碍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任督二脉”,统筹各种关系推动构建三者有机融合、系统协同的共同体,为经济社会其他相关领域系统化改革提供成功的样板和模式,最终汇聚起来自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磅礴改革力量,产生综合性的改革效应。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锚定中国式现代化蓝图,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至关重要。把准用活改革的方法论,构建目标牵引、体制创新和系统协同“三位一体”的改革方法体系,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仅仅是系统性、复杂化改革工程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个缩影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的方法论遵循,这是取得革命胜利和改革发展成功的法宝之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双一流’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机制研究”(bga22016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