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草民俗图像艺术—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黄帝内经太素》记:“五谷、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古代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随着对食物的深入了解,形成了最初的饮食习惯。进一步又发现一些食物有治疗作用,于是逐渐积累了相关的医药知识,食物本草慢慢发展起来。元代是一个较大规模引进饮食文化的时期。食物的种类、调制方法、食用方法等与前朝相比都有了新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食物本草进行新的总结。《饮膳正要》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一部专门的本草学著作。天历三年(1330)由饮膳太医忽思慧撰写,太医院院使耿允谦校正,进呈元文宗。忽思慧在《饮膳正要》自序中说“选充饮膳之职,于兹有年”,于是将历年来进奉的“奇珍异馔”“汤膏煎造”“谷肉果菜”以及诸家本草著作、名医方术中所提到的各种具有性味补益的饮食汇集成书,取名为《饮膳正要》。该书分为三卷,内容包括养生宜忌、饮食避忌、常用食品的性味功能、食养食疗之药膳食谱等,是我国第一部记载饮食养生民俗传统的本草专书。《饮膳正要》第一卷和第二卷共有21幅插图,展示了饮食养生的民俗事项。民俗风尚属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借助《饮膳正要》的插图,可以了解元代民俗养生风尚的面貌。两卷的插图为单面整版,因为版面足够大,有利于画师施展技艺,插图在民俗养生风尚、人物、环境和器物的描绘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
一是元代养生民俗风尚的展现。卷一卷二记载了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养生民俗事项。例如,《饮膳正要》卷一记载了孕妇以图像进行胎教的内容:“上古圣人有胎教之法,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欲子多智,观看鲤鱼、孔雀;欲子美丽,观看珍珠、美玉;欲子雄壮,观看飞鹰、走犬。如此善恶犹感,况饮食不知避忌乎。”对于绘画的观赏方法已有很多鉴赏家作过详细的说明,如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写道:“择画之名笔,一室止可三四轴,观玩三五日,别易名笔,则诸轴皆见风日,决不蒸湿,又轮次挂之,则不令惹尘埃。时易一二家,则看之不厌。”由此可见,观赏者对于观画的环境与物质条件的要求颇高。《饮膳正要》插图绘制的空间正符合宋元以来传统观画风尚的要求,孕妇所处的庭院汇集植物、亭台楼阁、湖石假山、盆栽等美景,孕妇端坐在床榻上,仆人轮流替换着画轴供其观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从审美和实用方面考量,孕妇孕育胎儿对图像感受的敏感性确定了最适合胎教的绘画主题,观画空间闲适雅静,画卷主题吉祥圆满,十分符合孕妇胎教的要求。这也是本草图像中第一次用绘画的形式反映图像胎教的民俗内容。
二是以人物为主体的构图布局。《饮膳正要》卷一卷二以饮食养生民俗为主题,多数画面都采用了围绕主体人物的正面式人物布局。如卷一《养生避忌》主要讲善养性者如何对待饮食,饥则食,渴则饮,少吃多餐,不宜暴饮暴食,以免伤肺、伤气、伤筋、伤骨。该卷还讲解了日常养生方法,插图中绘制了三个主要人物,一位老者坐于主位,微微侧面转向客人,侃侃而谈,两位客人拱手作揖似为感谢赐教。以主体人物为核心的主从交流式画面如同戏曲舞台的一幕,这种正面展示性的场景在《饮酒避忌》《聚珍异撰》《诸般汤煎》等图像中反复出现。有可能是由于《饮膳正要》插图构图布局受到了戏曲舞台主体人物正面式布局的一些影响。元朝是中国的戏曲文化发展迅速的时代,杂剧是当时最受广大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以当时刻书出版业的情况来看,附有插图的戏曲刊本也不少,因此,受戏剧演出舞台场景形式的影响,《饮膳正要》的插图人物也相应带有戏剧舞台化正面式布局的痕迹。
三是适应时宜的养生环境描绘。《饮膳正要》以园林庭院为背景,创造了一个适时适宜的养生环境。画师对环境的描绘十分在行,用笔精到。其中,房屋建筑采用装饰性描绘手法,造型具有一定的程式化风格特征。画师对建筑物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提炼和修饰,形成固定的表现形式。在21幅单幅版画中,有16幅画面中的房屋建筑为园林中的厅堂建筑,四面立柱,有斗拱彩画,房顶覆瓦,屋脊檐角起翘,地面铺砖,台阶从屋内延至屋外,建筑风格华丽,能充分显现庭院主人的富贵以及养生环境的清幽雅致。在配景方面,画师通过对不同时节的树木、花卉、假山、盆景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时令感。在不同时节,画面中出现芭蕉、松竹、杨柳、银杏、腊梅等不同植物,可以令观者感受到时令与养生内容的配合。
四是对养生器物的精细刻画。由于是进呈御览之作,《饮膳正要》插图中对各种养生器具描绘得非常精美。从图中可以看出,厅堂和庭院中摆放着各种器具,绘画精美典雅。从床栏到花围的花纹和样式描绘得十分精致,床榻的背后连接屏风,屏风上绘有山水景致。有的图甚至可见寝枕、床褥的形状样式及花纹,形态具象准确,在床榻外还绘有华丽的帷帐。对于桌台、窗栏、椅凳及储物的坛、罐、瓶、盘,烹饪用的灶台、炉、锅等器物,画师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线条挺拔均匀,精准写实,画风工整秀丽,显得精细不苟。
《饮膳正要》卷一、卷二的食疗民俗插图将本草图像领域从动物、植物、矿物药材拓展至民间的食疗风俗。图像将日常的食疗生活形态审美化,展示了元代普遍性的食疗文化,因为食疗民俗是民众和民俗文化中最基本的行为和心态特征。因此,在本草图像的创作中,加入了这一内容,本草图像也就体现了创新性,体现出更接近现实的文化因素。在元代开创之后,民俗题材本草图像创作在明代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扬光大。
《饮膳正要》成书不久,即远渡至日本,为日本本草学家珍藏、参考。1456年,竹田昭庆摘录中国古代养生要论,撰写完成《延寿类要》。全书分为素问经、养性调气篇、行壮修用篇、行先制禁篇、服食用舍篇、房中损益篇等。其中,服食用舍篇录入米谷部、菜部、果部、禽兽部、虫鱼部约170多种食物的性味、功能、服食禁忌等,部分摘录自《饮膳正要》相关条目。《饮膳正要》传入日本后,很受重视,出现了一些《饮膳正要》抄录本。据冈西为人的《本草概说》记载,日本本草学家望月鹿门珍藏此书,门人日向陶庵、吉田篁墩和多纪元简各抄录一本收藏。18世纪,日本出现名物图谱编辑热潮,中村惕斋的《训蒙图汇》、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等图谱著作中的花草、动物图像也有仿绘《饮膳正要》之作。综上所述,无论是内容还是图像都可见《饮膳正要》对日本本草及图像文化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19世纪中国本草图像在日本的传播研究”(19bzs14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