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动力—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论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物质动力是根本性、决定性的动力因素,精神动力受物质因素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但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精神动力一旦生成,就会和物质动力一道发挥出改变世界的巨大作用。我们今天谈及的文化动力并非虚无缥缈的思维臆想,而是“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属于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范畴。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强劲的物质动力,同时也离不开丰盈的文化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如果把“中国式现代化”看作一辆不断前行的列车,从文化层面分析其动力系统构成,不外乎有三个基本层面的文化动力因素:一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引领力;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发挥推动作用的文化推动力;三是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本体性存在的文化支撑力。
文化引领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明的情感引领、价值引领和品质引领。
首先,马克思主义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方向。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己任,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然具有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天下情怀。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之“芯”与“纲”。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也鲜明回答了我们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塑造什么样的个人。
再次,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品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动力源,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重要评价标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文化推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本源性涵养力、融通性交往力、内生式创新力。文化推动力是一种处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创新与传承等文化关系的力量。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源性涵养力。所谓涵养力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发挥养护、修正、激励和润泽作用的能力,具体体现为提取传统文化优秀基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力量;借鉴传统文化优秀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普遍的文化心理前提。
其次,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融通性交往力。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和谐共生闻名于世。而今,作为时间流转、空间跨越、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秉承马克思主义政党解放全人类的价值理念,传承中华文明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绝冲突,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再次,新质生产力驱动的科技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式创新力。新质生产力驱动的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内在动力和可靠支撑,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颠覆式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看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重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过程。
文化支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主体力量,提供心理支撑与秩序支撑。文化支撑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的力量。
首先,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了强大的主体力量。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衷共济”的处世之道、“天下为公”的胸怀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民心、统率民力。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百年伟大成就所生成的自信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心理支撑。自信来自实践,成就铸就信心。百年伟大成就的自信力源于对昨日伟大成就的崇敬自豪,对今日发展进程的坚定安心,对明日发展前景的稳定乐观,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秩序保障。“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正在于“中国之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范了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又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规范是秩序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秩序是规范得以有效实施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力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有序实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文化动力,但是必须反对文化决定论,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窠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就提出,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唯有在现有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充分发挥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的合力作用,方可行稳致远,水到渠成。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经验研究”(22zda07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