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圳创新经验的总结与分析—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08-1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创新高地:深圳经验启示录》 宋志平 刘科 沈清华 著 中信出版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24年5月版
■ 李嘉琪
编辑与书是一种缘分,能与《创新高地》结缘,我认为是一种幸运。
这一场邂逅,始于我们团队与著名经营管理专家宋志平先生探讨其著作《经营30条》。现场讨论完毕之后,宋志平先生郑重地说,他在和南科大的刘科院士以及资深媒体人沈清华,在做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要从企业家、科学家、媒体人的三重视角去深度挖掘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听完介绍,瞬间编辑的兴奋细胞调动起来。因为关注时代前沿议题,撷取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社会创新进步的有效经验,一直是我关注的选题方向。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随着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深度学习,“创新”的主导作用,“理论总结”、“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成为我们回应时代议题、把握选题的关键词。而《创新高地》一书,与这一方向精准同频。
在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中,深圳发展成为重要一笔。从衡量创新高地的维度来讲,孕育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科技产业实力、发明创造的专利数量、经济繁荣程度、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等等,深圳都无疑成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创新高地。那么,深圳成为世界级创新高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四十余年实践的丰硕成果,跨领域多维地腾飞脉络,究竟如何总结,才能够为其他城市的经济建设、企业创新以及城市发展,提供有价值、可复制的一套经验与方法?
《创新高地》大量深入企业实践的案例,作者既有层次丰富的写作布局,也有条理清晰的分析总结。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是这本书读懂深圳经验与模式。作者团队从企业家、科学家、媒体人的三重视角,从政府、企业、学校、研究院所、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等多重维度,运用大量案例,立体呈现了深圳的创新生态系统,并总结经验,抓取共性因子,让“深圳为什么能”,“深圳做对了什么”有了全景地呈现。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不是一本讲理论的书,而是一本对实践进行总结和提炼的书。
毫无疑问,对深圳创新经验的有效总结与分析,能够为有效地探索新质生产力建设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样本。而对想要了解、学习深圳经验的地方政府、企业来说,有这样一本书作为指导,能够帮助自身更好地建立系统认知,形成共识,把握底层逻辑,促进创新繁荣。
本书的三位作者,一位是我国著名经营管理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先生;一位是全球知名能源专家,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的刘科教授;一位是曾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新闻奖40 多项的资深媒体人沈清华老师。在撰写《创新高地》一书时,三位作者深入企业一线,实地采访、调研了上百家企业,然后不断地讨论、分析,历时三年打磨,最终成稿。
拿到《创新高地》书稿后,我和团队其他同事快速进入战斗状态。我们一是对作品敬畏,二是受作者团队精神的感染。能够做《创新高地》这样一本书是幸福的,但图书编辑过程也很艰辛,这不仅因为书中涉及大量作者团队实地调研的企业案例,大量的人、企、事要核实,以确保准确性,还因作者团队的高要求——对内文反复雕琢、精益求精,对图书形态,装帧设计,工艺使用等,事无巨细,力求完美。甚至在本书即将下印前夕,编辑团队仍针对作者团队提出的更精准地用词表述反复核准进行修改。对此,中信出版集团与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精益合作,进行了认真审读,最终图书于今年5月正式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编辑团队与作者团队商定,邀请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深圳市原市长李子彬为书作序,别具一番意义。而图书的装帧设计,从著作叙事自身出发,结合图书定位、读者画像、产品形态等综合考量,最终以深圳作为“窗口”,呈现创新高地带来的启示之光为理念,以精装的方式呈现,整体简洁、大气。
作为本书的编辑,真心希望这本《创新高地》能够为更多读者带去启发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