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展宋代文学研究—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08-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 王广禄)8月10—11日,由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十三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芜湖举行。与会学者就宋代分体文学研究、宋代作家作品研究、宋代文学文献研究、宋代文学与周边政权文学关系研究、数字人文与宋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高峰提出,文脉与国脉相连,伟大的国家必须有伟大的文学作为支撑。古人将“文”视为载道的器具,重视文学对品德和品格的培养作用。正是因为受到文学的熏陶,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始终秉持公义和大德,积极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文学蕴含包容、开放、自由的文化精神,促进了中国文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当代文化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以宋代文学研究为学术话题进行深入研讨,能够有力推动宋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鸣表示,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势头迅猛,研究内容不仅涉及文学,还广泛涵盖历史人物、思想学术、政治制度、物质文化、书法绘画等领域。他认为,在宋代学术研究成为显学的当下,要保持清醒,具备反省意识。文学作为人类生活体验和精神活动的结晶,研究文学必然要涉及同时代的政治、宗教、思想、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因此在学术研究上要提倡“跨界”,并进一步从学术研究原初意义的角度超越“跨界”思维,重审学术史,探索新的学术问题生长点和研究方向。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提出,从金陵怀古到建康登览,体现了南宋词风的深刻变化。从朱敦儒的《相见欢》开始,宋代文人的关注重点从远古六朝的兴亡转向了当前国家形势;到张孝祥与辛弃疾的建康登览时,国家社稷的危机与局势成为时人文学作品关注的唯一重心,怀古主题彻底让位于爱国主题,立足当世现实的家国情怀完全取代了缅怀历史的沧桑感。词风的变化为宋词注入了时代气息与现实意义,是宋词思想内涵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从朱敦儒、张孝祥到辛弃疾、文天祥,他们在建康登览词中展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不但各具面目、个性鲜明,而且生龙活虎、元气淋漓,摆脱了以往金陵怀古词“千人一面”的现象,呈现出宋词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稻畑耕一郎认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称为“花之君子”,开创了宋代理学的先河。无论这一观点是有意识地提出还是无意识地形成,其思想形成的背后都体现了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即儒、释、道三教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鼎足而立,到北宋时期逐渐走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