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士成大业 群贤济弘绩 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人才支撑—理论热点—深圳市社会科学网-凯发娱乐城
日期:2024-05-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重要论述,4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浙江省委组织部和浙江省委党校共同主办的“人才强国战略与浙江创新实践”理论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王成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原主任陈理、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作主旨报告。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赵雄文、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魏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徐明华等9位专家作专题发言。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齐鹏飞先后主持会议。浙江省内外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部门代表、浙江省委组织部和浙江省委党校相关处室负责人、浙江省11个地市党校分管负责人和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准确把握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
人才强国战略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王成指出,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瞻远瞩作出人才强省战略,开启了人才强国战略在省域层面的先行实践,以人才优先发展助力加快破解“成长的烦恼”,为浙江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精彩蝶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就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秦宣认为,人才强国战略有一个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重要论述既源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也源于他长期基层工作实践中对人才工作的系统思考。陈柳裕剖析了人才强省战略背后的科学思想与方法: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矛盾论;三是坚持系统观念的统筹论;四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论。
人才强国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系统成果。吴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有:人才发展观、人才解放观、人才开放观、人才竞争观、人才生态观和人才规律观。秦宣也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已形成一个关于人才工作的科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践指南。
人才强国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强化人才支撑。吴江认为,人才工作、人才发展已从量变到质变,未来要关注的就是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人才工作。张东刚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要“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应坚持聚英才、育新人,牢牢把握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重点。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校应当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人才强国要与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三位一体联动。张东刚指出,这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对人才强国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指明了新方向。赵忠认为,要深刻把握人才和技术、教育的紧密联系。不管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新的产业体系建设,都离不开技术推动,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来培养,从而实现不断循环和更新。
深入推进浙江人才工作经验的系统研究和学理阐释
深刻把握人才引领发展的浙江实践逻辑。赵雄文总结了浙江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制度与文化双轮驱动,大兴重才之风;人才与发展同频共振,夯实兴才之基;政府与市场高效协同,壮大聚才之力;引进与培养互促共进,广开成才之路;松绑与赋能一体发力,创新用才之道。他认为,浙江的人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最重要保障在于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最宝贵经验在于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最关键因素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才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
探索借鉴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地方先行经验。贲国栋认为,在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人才强国的建设中,江浙有条件、有能力先行先试,更有责任“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姚凯专门介绍了上海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实践经验:产才引领形成全球化的人才集聚“引力场”;下好招引人才“先手棋”提升人才供给水平;打破人才发展限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建设国家级人才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业赋能人才要素全球治理;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构筑“近悦远来”的城市生态;紧扣“安居乐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流人才生态。
不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在省域的创新实践。王成强调,浙江将聚焦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牵引,建立深化省校合作、校际合作重要平台,从聚焦“党管人才”根本原则、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优化人才生态等四个方面出发,持续推进和深化人才强国战略在浙江的创新实践。贲国栋从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发挥江浙高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教育科技人才通达融合的作用等角度提出了重点努力方向。
着力构建人才发展良好生态与各方面体制机制优势
重点聚焦战略人才和各类急需人才的引育工作。魏江强调,要深入分析人才生态的演化与结构特质,科技创新特别需要技术型或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并且要把握其与干部队伍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思考人才结构需求。辛向阳认为,要从“东升西降”看培养什么样的金融人才,从列宁的“怎么办”看培养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的重要性,从“汤浅现象”看思想型科学家的重要性。任少波围绕“怎么发挥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作用”提出思路:引领教育改革,培养国家区域战略急需创新拔尖人才;汇聚战略人才,打造世界人才中心和全球创新高地;强化人才驱动,以创新要素集聚,服务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切实破除人才工作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张东刚认为,要牢牢把握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就要坚持破桎梏、走新路。我们要团结奋斗,聚焦制约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性瓶颈问题,共同破解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任少波就高校方面的机制探索做了分享:抓住人才要素跨境流动这种新常态战略机遇,优化引才策略,以才引才,精准绘制全球“人才地图”,探索海外人才引进新模式。
合力构建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徐明华以当前就业和教育问题举例,探讨了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释放人才创新活力的思路:要激发社会活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共同富裕,改善社会保障。魏江主张以市场力量赋能人才生态建设。要保持民营经济活力,按照市场规律管理科技型人才,给技能型人才更多创新创业空间。一些专家还介绍了高校在聚焦人才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生态方面的具体做法。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立场和基本原则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正确方向、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王成指出,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奋勇前进,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管人才新要求,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突出“人”这个现代化建设核心要素,坚持各类人才队伍一起抓、各方资源一体统筹;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体系部署,优化领导架构和协同机制,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领职责,率先作出浙江探索。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陈理从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加强思想淬炼,加强政治历练,加强实践锻炼,加强专业训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齐鹏飞认为,未来要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畅通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合作的良性循环,为双方开展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共同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形成与创新实践的智库高地,合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研究、实践总结和宣传阐释;共同构筑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探索“高校 党校”人才培养合作新模式。
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新时代教育工作中。任少波认为,要培根铸魂,不断强化政治建设。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建立“大思政”工作格局,构筑使命驱动型的学习体系。要探索实施“学科思政”模式,建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努力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自信自立意识,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发奋图强。